深度科普:以 10 亿倍光速飞行能飞出宇宙吗?
毕竟在日常认知里,只要速度足够快、时间足够长,再遥远的地方也能抵达。但从物理学规律和对宇宙的现有认知来看,即便真能实现 10 亿倍光速飞行,“飞出宇宙” 也依然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背后藏着宇宙时空结构与演化规律的深层限制。
毕竟在日常认知里,只要速度足够快、时间足够长,再遥远的地方也能抵达。但从物理学规律和对宇宙的现有认知来看,即便真能实现 10 亿倍光速飞行,“飞出宇宙” 也依然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背后藏着宇宙时空结构与演化规律的深层限制。
若按日常思维推导,光在 138 亿年里走过的距离应是 138 亿光年,宇宙直径最多不过 276 亿光年(以地球为中心向两端延伸),但实际观测结果却远超这个数值。解开这个谜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宇宙的 “膨胀特性”—— 它不是光在固定空间中 “跑” 出了超远距离,而
在杜伦大学举行的皇家天文学会全国天文学会议(NAM 2025 )上分享的最新研究表明,来自早期宇宙的声波,“本质上是大爆炸的声音”,支持了这一观点。
第一站月球,这是人类踏足过的唯一地外天体,距离我们约38万公里,早在1969年,宇航员就在那片寂静的、覆盖着灰色尘埃的表面上,留下了“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从月球回望,地球是一个蓝白相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脆弱弹珠。
天文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发现,距离银河系约 250 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M31),正以约 110 公里 / 秒的速度向银河系靠近,预计在约 35 亿年后,两个星系将发生 “正面碰撞”,最终融合成一个巨型椭圆星系。
从逻辑上看,宇宙诞生 138 亿年,拥有至少 2 万亿个星系,每个星系包含数千亿颗恒星,理论上应存在大量智慧文明,甚至有文明已发展出星际航行能力,可人类至今未发现任何确凿的外星文明痕迹。这种 “理论上应有” 与 “现实中未见” 的矛盾,不仅困扰着科学家,更让我
宇宙学研究迎来重要突破。科学家通过数十万次计算机模拟首次精确确定了宇宙最初磁场的强度,发现这些在大爆炸后不久形成的原始磁场比此前预期的要微弱得多,其磁能强度仅相当于人类大脑神经元电活动产生的磁场。这一发现不仅重新定义了我们对宇宙早期状态的理解,也为探索宇宙大尺
从远古人类仰望星空时看到的星光,到现代科学家用望远镜捕捉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光始终是人类与宇宙对话的唯一 “信使”。这种看似寻常的电磁波,不仅照亮了地球的白昼,更藏着解开宇宙终极谜题的密码 —— 无论是宇宙的起源与年龄、星系的演化与分布,还是时空的本质与未来,
深夜,小王窝在沙发上,手里的泡面热气氤氲,电视里正播放一场天文直播。当主播抛出“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宇宙可能并非无限”时,他差点打翻碗——这个从小被灌输“宇宙无穷无尽”的认知,竟被轻轻推翻了?“那如果宇宙有边界,边界之外是什么?”这个问题像一颗种子,在他心里迅